- N +

山东十三五规划实施时间表(山东省发展规划安排时间表)

  近日,山东印发《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(-年)》,确定“十三五”山东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。今天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,邀请省农业厅副厅长庄文忠等同志解读《规划》。

  

  据庄文忠副厅长介绍,《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(-年)》是我省历史上第一个农业现代化规划,并以省政府文件印发,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:标志着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;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从理念要求变成了实际举措;标志着“十三五”将成为我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。

  《规划》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期间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和目标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: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、新思想、新战略,坚持“创新”激发农业发展活力、“协调”补齐农业发展短板、“绿色”引领农业发展方向、“开放”拓展农业发展空间、“共享”缩小城乡发展差距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,推进农业转型升级,确保我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。

  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,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,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,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,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,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完善,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,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。到年,全省半数以上的县(市、区)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。

  

  《规划》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期间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。

  、坚持创新驱动,培育农业发展新动力。

  一是创新农业产业体系。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,推动种植业由注重产量向稳定提升产能转变,实现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到年,全省粮食产能达到亿斤以上。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,稳定食粮畜禽发展、突出食草畜禽发展、加快奶牛和特种动物发展,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。提升渔业发展质量,加快“海上粮仓”建设。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工业,开展农产品加工示范县、示范园区、示范企业创建活动,以技术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。

 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。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,推进农业科技创新,引领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,“十三五”末,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%以上。提升农业装备水平,促进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从有到优,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从无到有,实现关键和薄弱生产环节技术突破,到年,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%,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%,经济作物机械化率达到%。大力发展现代种业,建设种业强省,重点培育家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“育繁推一体化”种子企业。推进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建设,集成应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等技术,发展山东“智慧农业”。

  三是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。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公益性农技服务机构建设,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。

  

  、坚持协调统筹,激发农业发展活力。

  一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,搞好半岛蓝色经济区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、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现代农业建设。

  二是优化粮棉油、蔬菜、果品、畜牧、渔业、特色等产业和休闲农业布局,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

  三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,发展农业新型业态,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创新一二三产融合机制。

  四是推进经营主体协调发展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发展,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,促进农村人才创业创新。

  

  、坚持绿色引领,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  一是推进农业资源保护。坚守耕地红线,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。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,推进农业水价改革,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,加强耕地、林业、湿地等资源保护。

 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,科学调整种养结构,促进种养循环、农牧结合、农渔结合。

  三是强化农业环境保护。全面落实耕地质量提升规划,深入实施土壤改良修复、农药残留治理、地膜污染防治、秸秆综合利用、畜禽粪便治理、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项工程。

  四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,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。

  

  、坚持开放合作,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。

  一是深化农业对外开放。抓住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,大力实施农业“走出去”战略。

  二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,打造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。

  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。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,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外贸”等拓展新型市场,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。

  

  、坚持共享惠农,促进农民持续增收。

  (一)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。

  .完善财政支农方式和投入机制。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,将农业作为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保障领域。统筹整合各类建设性质相同、内容相近、投向相似的投入,实施一批打基础、管长远、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。鼓励采取先建后补、以奖代补等方式实施建设项目。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,加强农业耕地及生态资源保护,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;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,加大保护性耕作、深松整地、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补贴力度;完善结构调整补助政策,继续支持粮改饲,加大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支持力度;健全生态建设补贴政策,探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。

  .创新金融支农政策。完善信贷支持政策。强化开发性金融、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,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互助,建立健全农业融资担保体系。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。对稳粮增收作用大的高标准农田、先进装备、设施农业、加工流通贷款予以财政贴息支持。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,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实行贷款优先等措施。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,推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。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。落实对产粮大县主要粮食作物保险保费补贴支持政策,逐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范围,进一步扩大地方特色险种种类。创新开发新型经营主体“基本险+附加险”的保险产品,探索开展收入保险、农机保险、天气指数保险,加大农业对外合作保险力度。建立农业补贴、涉农信贷、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,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。

  (二)深化农业农村改革。

  .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。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“三权分置”有效机制,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,促进土地资源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,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。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,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。

  .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,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,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、收益、有偿退出及抵押、担保、继承权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。到年,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任务,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护机制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,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;探索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,在符合规划、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,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、同权同价。完善集体林权制度,引导林权规范有序流转。

  .打造农业创新发展试验示范平台。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,率先实现基础设施完备化、技术应用集成化、生产经营集约化、生产方式绿色化、支持保护系统化,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。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,率先突破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。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,探索农业资源高效利用、生态修复保护、突出问题治理、循环农业发展等模式。

  (三)推进产业精准脱贫。

 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优势,通过政策、项目、资金等多种形式,精准发力,以使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、切实增强脱贫致富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。积极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,广泛组织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户,从实际出发,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、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,鼓励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,加大精准脱贫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。坚持因地制宜、科学谋划,政策引导、精准发力,多措并举、注重实效,上下联动、形成合力。

  

有好的文章希望我们帮助分享和推广,猛戳这里我要投稿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下一篇:

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
快捷回复:

    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共46人参与)参与讨论

    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